华西药学杂志

中国制药业上市公司专利绩效分析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市场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中国企业逐步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作为生产投入要素的一个组成部分,技术具有资本和劳动无法代替的作用[1]。尤其在生物制药行业,能够掌握几种热销药品的生产方法,是一个企业保持市场份额、创造利润、维持行业地位的重要途径。专利,作为企业研发的成果,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对研发的注重程度,也是衡量医药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

成熟的国外市场上,专利对于企业业绩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了证实。Nicholas Bloom & John Van Reenen认为专利对于公司的生产力和股价都有正面影响[2],该正面效应能立即反映在股价上。在制药行业,公司拥有专利的数目越多,越有利于公司新产品的发展,NME(新分子实体)的个数也对公司业绩起到了正面的影响[3]。Jinyoung Kim & Gerald Marschke[4]的研究也证实了,制药行业是推动美国1983~1992阶段专利增长的重要力量,在总的专利数目中所占比例由6.6%增加到11.2%。

国内学者对专利的研究更侧重行业层面。朱平芳等[5]运用面板数据对上海市大中型企业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经费投入的长期专利产出量最低,但专利产出对产业工业增加值的长期作用度最强。周煊、程立茹[6]从生物制药公司层面证实了这一结论。他们认为,中国制药企业专利申请整体水平较低,中药企业盈利性水平与发明专利显著相关,化学药企业的盈利性、规模与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显著相关但是,高雯雯等[7]却发现我国专利产出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

国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大多证实专利对于公司发展和业绩的促进作用,但国内学者的实证分析结论却存在差异。即使针对某个具体行业——制药业,国内国外的观点也有分歧。本文拟从微观的公司行为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计算各家制药业上市公司的综合业绩得分,并借助周煊、程立茹所采用的专利数据搜集方法,按照专利的类别——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分别研究它们与中药、西药制造类上市公司业绩的关系。涉及的研究方法包括:统计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分析。

2 数据来源

依据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行业分类,剔除ST类公司后(此类公司连续亏损,经营情况异常)挑选出生物制药行业的所有上市公司;其次再按照wind行业分类,选取中药制造类上市公司20家,西药制造类上市公司40家作为研究样本。笔者研究的数据包括两个部分:企业财务数据和专利数据。

企业业绩的衡量较为复杂,涉及赢利能力、资产负债状况、资产运用效率、发展能力等指标。本文重点考虑企业的赢利能力和潜在发展能力,采用六个财务指标: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综合衡量企业业绩。财务数据来自清灵数据库(Challenger),并利用上市公司的各年年报进行补充。

专利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按照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个类别,分别搜集2001~2005年60家上市公司每年的专利累计,因专利成果转化为企业新药需要一定的时间,这里采用专利的累计数据,一定程度上减少专利作用的滞后性。

数目作为对上市公司专利水平的测度。这一过程涉及统计口径的确定:由于部分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是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而并非医药类企业,统计时不考虑大股东名下的专利;大多数上市公司拥有控股子公司,但其经营范围不仅局限于医药行业,因此不予统计,统计口径仅限于上市公司自身的授权专利数据。

3 计量分析

3.1 制药业上市公司的绩效状况

基于2003~2005年60家企业的6项财务指标,运用SPSS13.0进行因子分析,得到两个主成分因子(默认条件:特征值>1)和因子得分。再根据各因子得分以及因子贡献率,得出各家上市公司每年的综合业绩。取2003~2005的平均值,并比较两类制药企业:

(1)从样本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来看,中药制造类上市公司的综合业绩得分均大于西药制造类上市公司,充分

表1 制药业上市公司的综合业绩状况(2003-2005年)西药制造业中药制造业样本个数4020最小值--03724最大值平均值-标准差

说明中药制造企业的赢利能力和发展潜力普遍强于西药制造企业;(2)两类样本的业绩得分均值都有较高的标准差,反映各公司之间的盈利能力差别较大,存在业绩分化现象。

上一篇:资讯
下一篇:没有了